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北京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北旅游 > 北京旅游 > 北京旅游游记

十三陵游记-----定陵、神道

新疆旅行网  时间:09-16  来源:  作者:
看完长陵,赶快来到定陵(可以坐车314路前往,车站就在长陵前的停车场上,到定陵票价1元,步行大约20分钟)。定陵门票45元/人(淡季,学生票25元),地面建筑、地宫和定陵前的十三陵博物馆三个门票都已经包括在内。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位于十三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万历四十八年入葬,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工作队,由夏鼐主持进行发掘。现已建成定陵博物馆。 定陵前有一个无字碑。据我所知,无字碑的出现有三种情况:一是陵墓主人认为自己功绩太多,无法在一块碑上写完,于是就干脆不写了;另一种是皇帝生前有大功也有大过,后人难于评价,索性什么也不写,任人评说(例如武则天);还有就是墓主人认为自己庸庸碌碌、无为一生,没什么可写的,无奈之下只好空着。 有人说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属于最后一种情况。在明代历史中,神宗经常被过度地描写成一个荒唐、好色、懒散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明朝皇帝,长达48年。他十岁登极,二十一岁就兴师动众为自己修造陵墓。陵墓建成,他就不上朝,长达二十五年,成年累月久居深宫,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但明神宗的确也做过一些大事,典型的就是“三大征”:平定宁夏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其中援朝战争后期,中朝联军与撤退日军在东南露梁海面发生激战,明将邓子龙、朝鲜将领李舜臣指挥军队奋勇杀敌、将日军杀得大败。邓、李二将亦战死海上。这一次援朝之战,虽然耗损巨大,但对于确保明代的海防与东北边疆,意义非常之大。 在陵园内供游人休息用的石桌上,搞定了午餐(自带)。然后直奔地宫而去,通过安检门,走过盘旋深入地下的五层楼梯(真够深的!) 地宫中阴气阵阵,提醒各位朋友注意下次去的时候注意地面地下的温差较大。首先进入了一个侧室,然后到中室,里面放着三张汉白玉座床,一个绣龙(皇帝的),两个绣凤(两位皇后的),座前有大瓶,内装灯油,是用来做长明灯的。皇帝和皇后的灵柩在后室,里面已经没有万历的尸骨了,早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被那些“红卫兵革命小将”给烧得干干净净。整个地宫共有汉白玉石门7扇,每个门重4吨,深藏在地下。 定陵的运气很差,屡次被火焚毁,现在已经看不到棱恩殿和棱恩门——已经被李自成的义军烧得只剩下地基和柱子的基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 定陵外的十三陵文物陈列馆很不错,其中有放映定陵挖掘过程的影片,很有意思,我和同伴是坐在地板上一直看完的。 出了定陵,已经是下午4点,去昭陵是没有时间了,直接前往神道。在定陵前坐22路,到龙凤门下车(就是神道的后端),车票价1元/人。神道的票价20元/人(淡季,学生票10元)。 神道总长长达七公里,但似乎没有觉到有这么远。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中国古代道教有"左青龙,右白虎"为祥瑞之兆的传说"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 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例如,雄狮威武,而且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卫士。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表示吉祥之意。骆驼和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 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 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 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关于神道两旁的这些石像,有很多民间故事。仔细看可以看到,在石人和石兽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对此当地有个传说。相传石人和石兽白天不动,晚上则摸到附近村里祸害百姓。百姓震怒,合伙把石人打得遍体鳞伤,伤了石人的元气。此后,无论白天黑夜,石人都只有永远在原位不能再动了。这个传说荒诞不经,倒是另外一个关于石人的传说更耐人寻味。据说石人共有12尊,但只有4匹马,不够每人一匹。宣宗皇帝朱瞻基曾为此杀了很多人,因为他们谁都解决不了皇帝所要 求的“十二石人要备十二匹马,而且不得在神路两旁立卧四匹以上的石马”这一难题。最后一个中年汉子把皇帝带到神路旁指示天机。原来那两个武臣的后身,各有 4匹浮雕石马,活脱逼真,与卧在神道上那4匹加起来,足了12匹的数,没有违背“不得在神路两旁立卧四匹以上的石马”的要求。这汉子原本是参与雕刻石人的 石匠,他认为12石人应有12石马,而且早就雕成了四明八暗的样式,但其他工匠都没有看出来。后来,汉子为阻止皇帝滥杀无辜,才道破了天机。事后,他也不赏赐,悄然返乡,种地去了。 在往前走就是大红门,又称大宫门,也是神路的一部分,两侧各有下马碑一座,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那块石碑前照相留念,然后闪人。回到宿舍,6点半。 同样,为了准确地让大家了解定陵、神道,转载一段专业讲解建筑结构的文字: 看完长陵,赶快来到定陵(可以坐车314路前往,车站就在长陵前的停车场上,到定陵票价1元,步行大约20分钟)。定陵门票45元/人(淡季,学生票25元),地面建筑、地宫和定陵前的十三陵博物馆三个门票都已经包括在内。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位于十三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万历四十八年入葬,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工作队,由夏鼐主持进行发掘。现已建成定陵博物馆。 定陵前有一个无字碑。据我所知,无字碑的出现有三种情况:一是陵墓主人认为自己功绩太多,无法在一块碑上写完,于是就干脆不写了;另一种是皇帝生前有大功也有大过,后人难于评价,索性什么也不写,任人评说(例如武则天);还有就是墓主人认为自己庸庸碌碌、无为一生,没什么可写的,无奈之下只好空着。 有人说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属于最后一种情况。在明代历史中,神宗经常被过度地描写成一个荒唐、好色、懒散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明朝皇帝,长达48年。他十岁登极,二十一岁就兴师动众为自己修造陵墓。陵墓建成,他就不上朝,长达二十五年,成年累月久居深宫,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但明神宗的确也做过一些大事,典型的就是“三大征”:平定宁夏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其中援朝战争后期,中朝联军与撤退日军在东南露梁海面发生激战,明将邓子龙、朝鲜将领李舜臣指挥军队奋勇杀敌、将日军杀得大败。邓、李二将亦战死海上。这一次援朝之战,虽然耗损巨大,但对于确保明代的海防与东北边疆,意义非常之大。 在陵园内供游人休息用的石桌上,搞定了午餐(自带)。然后直奔地宫而去,通过安检门,走过盘旋深入地下的五层楼梯(真够深的!) 地宫中阴气阵阵,提醒各位朋友注意下次去的时候注意地面地下的温差较大。首先进入了一个侧室,然后到中室,里面放着三张汉白玉座床,一个绣龙(皇帝的),两个绣凤(两位皇后的),座前有大瓶,内装灯油,是用来做长明灯的。皇帝和皇后的灵柩在后室,里面已经没有万历的尸骨了,早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被那些“红卫兵革命小将”给烧得干干净净。整个地宫共有汉白玉石门7扇,每个门重4吨,深藏在地下。 定陵的运气很差,屡次被火焚毁,现在已经看不到棱恩殿和棱恩门——已经被李自成的义军烧得只剩下地基和柱子的基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 定陵外的十三陵文物陈列馆很不错,其中有放映定陵挖掘过程的影片,很有意思,我和同伴是坐在地板上一直看完的。 出了定陵,已经是下午4点,去昭陵是没有时间了,直接前往神道。在定陵前坐22路,到龙凤门下车(就是神道的后端),车票价1元/人。神道的票价20元/人(淡季,学生票10元)。 神道总长长达七公里,但似乎没有觉到有这么远。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中国古代道教有"左青龙,右白虎"为祥瑞之兆的传说"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 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例如,雄狮威武,而且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卫士。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表示吉祥之意。骆驼和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 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 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 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关于神道两旁的这些石像,有很多民间故事。仔细看可以看到,在石人和石兽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对此当地有个传说。相传石人和石兽白天不动,晚上则摸到附近村里祸害百姓。百姓震怒,合伙把石人打得遍体鳞伤,伤了石人的元气。此后,无论白天黑夜,石人都只有永远在原位不能再动了。这个传说荒诞不经,倒是另外一个关于石人的传说更耐人寻味。据说石人共有12尊,但只有4匹马,不够每人一匹。宣宗皇帝朱瞻基曾为此杀了很多人,因为他们谁都解决不了皇帝所要 求的“十二石人要备十二匹马,而且不得在神路两旁立卧四匹以上的石马”这一难题。最后一个中年汉子把皇帝带到神路旁指示天机。原来那两个武臣的后身,各有 4匹浮雕石马,活脱逼真,与卧在神道上那4匹加起来,足了12匹的数,没有违背“不得在神路两旁立卧四匹以上的石马”的要求。这汉子原本是参与雕刻石人的 石匠,他认为12石人应有12石马,而且早就雕成了四明八暗的样式,但其他工匠都没有看出来。后来,汉子为阻止皇帝滥杀无辜,才道破了天机。事后,他也不赏赐,悄然返乡,种地去了。 在往前走就是大红门,又称大宫门,也是神路的一部分,两侧各有下马碑一座,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那块石碑前照相留念,然后闪人。回到宿舍,6点半。 同样,为了准确地让大家了解定陵、神道,转载一段专业讲解建筑结构的文字: …………………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作过这 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其平面接近标准圆形,直径约230米。宝城墙的垛口均采用打磨平整的大块花斑石垒砌。内环砖砌宇墙,宇墙与垛口之间为 铺砖马道。宝城墙的前部设有城台(又称“方城”),城台下承石刻须弥座,上建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明楼的建造极为考究,不仅楼内采用砖券顶,无木构梁架, 而且上下两层檐的檐椽、飞子、望板、斗拱(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式斗拱,下檐为重昂五踩式斗拱)、额枋、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间的榜额(刻“定陵”两字)也全部 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饰油漆彩画,酷似木构建筑,然实无片木寸版。楼壁前、后、左、右四面各辟券门,楼内树圣号碑一通,高6.195米,碑首为方 形,前后刻双龙戏珠图案,正面有篆额“大明”两字。碑身正面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碑趺采用上小下大五级方台式,其上面四级自上而下,分 别雕刻双龙戏珠、云、宝山、海浪等图案。城台的下部无券门之设,但城台左右各有冰盘檐式石刻门楼,由门楼进入,有礓石察 道由城前上达宝城、明楼。宝城之内封土满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上小下大圆柱形的“宝顶”。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年)闰三月,因 定陵帝后人葬后隧道回填完毕,工部曾奏请议定宝顶规制,熹宗皇帝(神宗之孙)下旨说:“定陵宝顶规制乃皇祖(指神宗)亲定……。著照永陵丈尺培筑。”但实际上定陵宝顶却筑得比永陵还大。宝城的排水采用墙外设石刻排水螭首和墙内设排水方井的方式(排水方井的底部设有通于宝城墙之外的排水暗沟)。 宝城之前,在外罗城内设有三进方形的院落。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一座,制如外罗城门,为陵寝第二道门,又称重门。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院落之内无建筑设施,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第二进院落,前墙之间设祾恩门。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按《帝陵图说》所记,祾恩门台阶的形制为“中平(指雕刻图案的御路石)外墄(指台阶),中为御 道”, 则明朝时该门台基也应有御路石雕。祾恩门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建左右配殿各七间(《昌平山水记》记为七 间,《帝陵图说》记为九间,本书据遗址分析从前者)及神 炉左右各一座。 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字——祾恩殿。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 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 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路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 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 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形制如长、永等陵。 由于宝城的隧道门设于宝城墙的右前方(详见《地下宫殿的考古发掘》),帝后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 的隧道门入葬玄宫,同时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对称性,在第三进院落左右两墙又对称地设有随墙式掖门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罗城之前,左侧还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侧建有神宫监、神马房等附属建筑。定陵卫的营房则建于昌平城内。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筑布局 是,中为公座(办公用的正厅),后为官舍,前为门。神宫监有重门厅室,房屋多至300余间。 封建皇帝为了长久保存自己的陵墓,深怕被人挖掘,不仅编造许多神话吓人,还要把坟墓封藏得极为严密。因此,历代帝陵的地下宫殿始终被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打开十三陵地宫之谜,一直是文物考古工作者研究、探索的课题,但因种种疑难,久久不能入手。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定陵进行了考古发 掘,终于揭开了地宫之谜。 在试掘勘察过程中,发现宝城东南侧外墙皮的砌砖有几层塌陷下来,露出了里面砖砌的券门。后来,又在宝城内侧发现了“隧道门”“右道”“宝城中”“左道”等字迹,这些发现为发掘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根据这一线索,发掘工作就选定从宝城内侧开始,先在正对着券门的位置上开了第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探沟。挖掘不到两个月,即发现下面有一条用城砖砌的隧道,它很可能是通往地宫的隧道,但探沟太短,不能把它全部暴露出来。经跟踪探索,见隧道弯弯曲曲通向明楼后方,于是又在明楼后边开了第二条探沟,宽10米,长30米。当挖到7.5处深时,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十六个字。这一意外的收获,相当于找到 了指路碑,好比是打开地宫的“钥匙”。 考古人员反复研究石碑的来历,认为定陵于1590年继成,而神宗及皇后是1620年10月才埋葬的,陵墓建好后皇帝皇后都没有死,自然先要用土封起来。负责陵墓修建的工部,为了将来用陵时能迅速找到地宫,不误吉时,在地下留个标记是不足为奇的,这个小石碑可能就是标记。于是顺小石碑所指方向,向西开了第三条探沟,又发现了一条由东向西斜坡往下的石隧道。隧道尽头,有一堵大墙挡住去路,用营造尺丈量一下距离,同小石碑上记的一样,那么这堵墙无疑就是金刚墙了。 金刚墙通高8.8米,顶部有黄色琉璃瓦檐。仔细看去,瓦檐下露出人字形痕迹,好似一座门,这就是用二十三层城砖砌起的金刚门封门砖。取掉封门砖,便进入一间方形券室。它东连隧道,顶部用砖起券,四壁用石条砌成,西墙中央,有一座汉白玉石门,从外边无法推开。原来里边有一根条石正顶着门,想打开石门,首先得拿掉里边的顶门石。为了不使条石摔坏,考古人员先用铅丝顺门缝套住它,然后将木板伸入门缝将它顶开,沉重的石门便被慢慢地推开了。门开后,发现顶门的条石上有墨笔楷书“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十一个字,才知道它叫“自来石”,而且后来一数地宫内确实共有七座石门。石门高3.3米,每扇门宽1.8米,重约四吨,上面刻着纵横九排门钉。进了这座石门,才算正式进入了地宫。 地宫是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宽敞的殿堂连接组成的,全部为石结构。前、中二殿,有石门相隔。后殿横在中殿的尽头,中殿两侧有甬道及石门,可通向左、右配殿。配殿的西墙又各有一座石门,是后道入口处。 在灵车进入地宫时,为了使地面不受损坏而临时铺设的一层厚木板还留在前殿至后殿的地面上。中殿有三个汉白玉石宝座,成品字形摆置。座前各有一座黄色琉璃五供,还各设一口青花云龙纹大瓷缸,缸内盛香油,称为长明灯。可以看出当时长明灯曾点燃过,因地宫封闭后里边缺氧,它才熄灭了。左右配殿形制相同,都是空的,连用汉白玉镶边的棺床上,也没有放任何物件。后殿称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正面棺床上停放着三口棺椁,中间的特别大,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灵柩,左右两边是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的灵柩。周围放置有二十六只陪葬箱子、玉石和青花瓷瓶等。 开棺前,考古人员曾做过蜡尸(用蜡将尸体封住)的准备,但揭开棺盖一看,死者早已是一架骷髅,只有头发还保存得较好。朱翊钧头上打着发结,插着几枚金簪,嘴上残留着几根黄胡须。他头戴翼善冠,身穿绣龙袍,腰束玉带,足登长统靴,两腿长短有些差异,象是生前有些毛病。从骨骼上看,他身材并不高大,还稍稍有些驼背。葬式是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额。 孝端是浙江余姚人,为朱翊钧原配,姓王,162o年四月死,年57岁,比朱翊钧早死三个月。孝靖是光宗生母,河北宣化人,也姓王,进宫时 为慈宁宫官女,侍候朱翊钧母亲。她17岁时得万历宠幸怀孕,后来封为恭妃,因生长子,又进封为皇贵妃。因为她的儿子册立为皇太子,引起宠妃郑氏妒恨,乘隙加害,47岁而亡。当时按贵妃身份葬在东井,到1620年十月,埋葬万历和孝端皇后时,才将她迁来一起葬入地宫。 定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3000多件。其中有绚丽多采的织品、服装,小巧琳麋的镶宝金制首饰,还有许多世间罕见的金器、玉器、瓷器等,都是研究明代工艺的珍品。这些还仅是一个陵内的部分文物,可以想见整个十三陵地下宫殿中该有多么丰富的文化宝藏! 1959年正式建成了定陵博物馆。为便于游人参观,在明楼后开了一条平道,在地宫入口筑成五层盘旋式的钢筋水泥扶梯,直通地下宫殿。明楼的两侧建了两个陈列室,将地宫出土的大批文物进行展出。定陵的地面建筑,和其他各陵一样,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城等。其中祾恩殿已在1914年 前后被火烧毁,现在仅留有殿基遗址。古老的地宫,郁郁葱葱的园林,吸引着国内外参观游览的人们。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位于十三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万历四十八年入葬,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工作 队,由夏鼐主持进行发掘。现已建成定陵博物馆。 定陵的陵园建筑,完全仿照其祖父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如明楼的斗拱、额枋全部用石材,陵外加筑一道外墙等,这些在诸陵之中是较为特殊的。但其整个陵园的建筑规制则与其他诸陵无异,依次为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城。 定陵的引人之处当然是它的地宫,墓室在宝城封土下面,前有砖隧道、石隧道、金刚墙,隧道券接地宫。地宫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与左右二配殿,全部为拱券式石结构,各殿间有石券洞相通,券洞前雕额枋、檐瓦,下作须弥座。各殿间有石门相通,门用整块白石制成,门上雕刻着九排门钉和铺首街环,给人以威严的感觉。殿堂封闭时,用“自来石”顶门。前殿和中殿高7.2米,宽6米,长58米,中间由一个长方形甬道相连,地铺由江南御窑精工烧制的方砖方形澄浆 砖。后殿和两配殿地铺磨光花斑石。玄宫连同隧道券前后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相当宽敞。 地宫内,前、中、后三室特别高大而且尊居中路。中室陈设有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二皇后的汉白玉石神座,形状与帝后生前所用御座相同。神座之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五供之前又各有一口嘉靖年款的青花云龙大瓷缸,内存有香油,棺椁安妥后点燃,名“万年灯”或“长明灯”。后殿长3o米,宽9米, 高9.5米,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棺床中央放置皇帝和二皇后的棺椁,棺椁之上放有木制仪仗、铭旌等,周围散放玉料。26只装满随葬品的朱漆木箱和孝靖后的 圹志分别放在棺床两端。棺床上有方孔,内填黄土,当是传说中的“金井”。左、右两配室长26米,宽6米,高71米,对称建于中室两侧,并有甬道与之相通,从建筑的体量、精致程度上略逊于中路三室,汉白玉棺床上也有“金井”,但无其他陈设。

关键字: 十三陵 博物馆 汉白玉 长明灯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前门建国饭店

前门建国饭店

已有 246 人关注
首都大酒店

首都大酒店

已有 133 人关注
东方君悦大酒店

东方君悦大酒店

已有 162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官也街澳门火锅

无论这林林总总的花样美食如何的

听蝉轩花园美食吧

八百年帝都始于元朝,听蝉轩Secret

便宜坊烤鸭店(安华

中华老字号便宜坊烤鸭店史建于明

十全舫之明珠海鲜

明珠海鲜加工档位于南三环赵公口
北京游记所有游记

独品老北京炙子烤

寒冷的冬天里,如果吃了暖呼呼的食

【闯京城】汽车博

今年国庆前才刚开放,就已经超过上

三天两夜,北京-大

从北京到大连,和honey还有另外两

北京,从零开始

北京,春夏之交,风和日丽,适于游荡从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