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湖北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旅游 > 湖北旅游 > 湖北旅游游记

武汉·南京·长沙

新疆旅行网  时间:11-28  来源:  作者:
武汉:山水园林话武汉 灵山:珞珈山、龟山、蛇山、磨山 秀水:长江、汉水、东湖 文化:楚文化 名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汉历史悠久,古时,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在这个一个庞大,混杂各种风格的城市,有楚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有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以及众多辛亥革命遗址。现代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不经意的地方,被巧妙的糅合在了一起。特别是山水文化的物质形态,在武汉表现的尤其明显,为什么这些风景名胜能吸引人呢?景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我以为是其中蕴藏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山水风景和文化息息相关,让武汉这个城市,既有世俗生活的柴米油盐,又有自然天赐的猿鹤飞鸣,由此而生的光辉灿烂的楚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影响广泛。 比如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它结汉阳和武昌的龟蛇二山,横跨万里长江之上。是我国长江上第一座公铁路两用桥。铁桥下净高,在水位最高时仍可通行万吨巨轮。大桥将武汉三镇联成一体,形成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武汉江城的一道壮丽景观。 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站在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刻。 不远处一江之隔的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之西,月湖之畔。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音乐大师俞伯牙曾在此弹琴,被樵夫钟子期听后,知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子期病故,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不再弹奏。“知音”一词典故由此而来。后人感其事,便筑台纪念。 更有位于武昌东郊,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的东湖,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东湖烟波浩淼,碧水粼粼,水鸟翻飞,游船如织,湖岸曲折,港叉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称。而在这些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之中,尤其以武昌地区的大学群落引人侧目。其中的武汉大学更以其风光旖旎,历史悠远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武汉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后改为方言学堂、武昌高师、武昌师范大学、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原校址在武昌东厂口。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迁珞珈山建新校舍,当时李四光先生任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今天巍峨耸立在珞珈山下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经过七十年的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凯尔斯先生可谓功不可没,而聘请凯尔斯作设计师的李四光,更是慧眼识英才。中国古代书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优良传统理念,包括武汉大都市未来的发展都在考虑之内。这也难怪武汉大学落址珞珈山,被郭沫若先生称赞为平生“最为理想”的“物外桃源”。 1928年的李四光,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在他的心目中,新组建的武汉大学应该成为华中地区一流的大学,因此,选址非常重要。在著名农学家叶雅各的推荐下,李四光和叶雅各带着干粮骑着毛驴出城,来到了当时一片荒山野岭的珞珈山下。当看到这一带的东湖美景时,李四光这位曾经走访过无数山山水水的地质学家也被陶醉了,他激动得从毛驴上跳了下来,紧紧地握住叶雅各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校址了,没有比这更漂亮的地方了,您真是慧眼识珠啊!”武汉大学新校址选定后,李四光又亲赴上海,聘请在华的美国著名建筑师凯尔斯先生来设计新校舍。凯尔斯先生是一位精通中西建筑艺术的大师,他以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北京故宫作为蓝本,根据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原则,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珞珈山、狮子山一带的地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武汉大学新校舍的设计任务。 武大的建筑依山就势,巧于因借。校舍建设的总体统一,又有群组、单体建筑的特色,并配合和增添了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的理念在武汉大学的建筑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这一点,在中国高校中只有北大等少数几所大学能比得上。秀丽的山水涵养出文人独有的气质和人文特色。正如黄鹤楼上的一幅楹联说的那样:“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早在三四十年代,武汉既有闻一多这样的斗士学者,也有陈源这样的绅士教授,有黄绰这样的国学大师,又有周鲠生这样的法学至尊。曾任武大教务长的美学家朱光潜把教育的本质归结为“宽大自由”,他说过:“‘宽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学’为基,以‘守义’为的。”出于朱教务长觉得最能体现“宽大自由”精神的非文学院莫属,更何况有中国最著名的红色哲学家李达主持校政,学校名望更是如日中天。今天,几乎每个文科院系的院长、主任们在新生入学典礼上,讲起过去的光荣历史总还是一套又一套的。 武汉:山水园林话武汉 灵山:珞珈山、龟山、蛇山、磨山 秀水:长江、汉水、东湖 文化:楚文化 名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汉历史悠久,古时,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在这个一个庞大,混杂各种风格的城市,有楚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有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以及众多辛亥革命遗址。现代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不经意的地方,被巧妙的糅合在了一起。特别是山水文化的物质形态,在武汉表现的尤其明显,为什么这些风景名胜能吸引人呢?景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我以为是其中蕴藏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山水风景和文化息息相关,让武汉这个城市,既有世俗生活的柴米油盐,又有自然天赐的猿鹤飞鸣,由此而生的光辉灿烂的楚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影响广泛。 比如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它结汉阳和武昌的龟蛇二山,横跨万里长江之上。是我国长江上第一座公铁路两用桥。铁桥下净高,在水位最高时仍可通行万吨巨轮。大桥将武汉三镇联成一体,形成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武汉江城的一道壮丽景观。 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站在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刻。 不远处一江之隔的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之西,月湖之畔。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音乐大师俞伯牙曾在此弹琴,被樵夫钟子期听后,知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子期病故,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不再弹奏。“知音”一词典故由此而来。后人感其事,便筑台纪念。 更有位于武昌东郊,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的东湖,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东湖烟波浩淼,碧水粼粼,水鸟翻飞,游船如织,湖岸曲折,港叉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称。而在这些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之中,尤其以武昌地区的大学群落引人侧目。其中的武汉大学更以其风光旖旎,历史悠远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武汉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后改为方言学堂、武昌高师、武昌师范大学、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原校址在武昌东厂口。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迁珞珈山建新校舍,当时李四光先生任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今天巍峨耸立在珞珈山下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经过七十年的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凯尔斯先生可谓功不可没,而聘请凯尔斯作设计师的李四光,更是慧眼识英才。中国古代书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优良传统理念,包括武汉大都市未来的发展都在考虑之内。这也难怪武汉大学落址珞珈山,被郭沫若先生称赞为平生“最为理想”的“物外桃源”。 1928年的李四光,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在他的心目中,新组建的武汉大学应该成为华中地区一流的大学,因此,选址非常重要。在著名农学家叶雅各的推荐下,李四光和叶雅各带着干粮骑着毛驴出城,来到了当时一片荒山野岭的珞珈山下。当看到这一带的东湖美景时,李四光这位曾经走访过无数山山水水的地质学家也被陶醉了,他激动得从毛驴上跳了下来,紧紧地握住叶雅各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校址了,没有比这更漂亮的地方了,您真是慧眼识珠啊!”武汉大学新校址选定后,李四光又亲赴上海,聘请在华的美国著名建筑师凯尔斯先生来设计新校舍。凯尔斯先生是一位精通中西建筑艺术的大师,他以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北京故宫作为蓝本,根据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原则,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珞珈山、狮子山一带的地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武汉大学新校舍的设计任务。 武大的建筑依山就势,巧于因借。校舍建设的总体统一,又有群组、单体建筑的特色,并配合和增添了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的理念在武汉大学的建筑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这一点,在中国高校中只有北大等少数几所大学能比得上。秀丽的山水涵养出文人独有的气质和人文特色。正如黄鹤楼上的一幅楹联说的那样:“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早在三四十年代,武汉既有闻一多这样的斗士学者,也有陈源这样的绅士教授,有黄绰这样的国学大师,又有周鲠生这样的法学至尊。曾任武大教务长的美学家朱光潜把教育的本质归结为“宽大自由”,他说过:“‘宽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学’为基,以‘守义’为的。”出于朱教务长觉得最能体现“宽大自由”精神的非文学院莫属,更何况有中国最著名的红色哲学家李达主持校政,学校名望更是如日中天。今天,几乎每个文科院系的院长、主任们在新生入学典礼上,讲起过去的光荣历史总还是一套又一套的。 必须要专门提到的,是武汉大学举国闻名的樱花大道,它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当年我在这所大学里求学读书的时候,多少次穿着条发白的牛仔裤,从树下漫不经心的走过,现在想起来,却都成了我美好的记忆。武汉大学的樱花,收集了早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日本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次第开放。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不仅武汉,甚至全国的车水马龙般的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踏青寻芳,如醉如痴状,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这潜意识中对大学生活氛围的向往,是不是另外一种关于文化的解释和说明呢?南京:山与水的金玉良缘 灵山:紫金山(钟山)、清凉山(石头山) 秀水:秦淮河、玄武湖、长江 文化:吴越文化 名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民间风水理论中有所谓的“依山傍水原则”。其原理是:山林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是山水结合得最完美的城市,是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 龙蟠虎踞的山形、河湖环绕的水势,诞生了“衣冠文物,盛于江南”的繁华;演绎了“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的盛景。 龙蟠虎踞 南京是块人见人爱的风水宝地,许多帝王使尽旁门左道将都城建于此。他们看中的是这儿龙蟠虎踞山势所蕴含的王气。 南京作为一大山水交汇的吉壤,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拥有形局开阔、祥瑞无比的“蟠龙”。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从西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有钟山,西有富贵山;南有白鹭洲和长命洲形成夹江。古城既有群山环抱,又有秦淮河、金川河和玄武湖、莫愁湖等大小河流湖泊索饶、点缀于城中南北。周围四环形的山川钟灵毓秀,融结为形局完整的“蟠龙”。明代高启有诗赞曰:钟山如龙独溪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南京城内的石头山也是风水中的吉山,因为他的状貌形同一只两脚前拱伏蹲地上的老虎。古人把这种山称为虎踞或伏虎。 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利用美女间谍西施,成功复仇后就觊觎起楚国来,派范蠡在秦淮河下游靠近石头山的地方建了越城作为军事基地,却不想公元前333年竟反被敌人大败。楚威王未雨绸缪,深感“此地山峻水险,王气盛重,只恐日后会有他人称王与此”。就听信了方士之言,打制了一个金人埋在石头山,以镇王气。 实际上“龙蟠虎踞”的说法来自诸葛孔明。公元208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登临石头城,他见此地山水交合,天地间灵气氤氲,钟山如龙蟠伏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更似猛虎雄踞江滨,不仅赞叹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建议孙权在此定都。东汉建安36年(211年)孙权迁都建业,翌年就在清凉山原址上建城,定名石头城。 钟山的灵气吸引着众多的人来此长相斯守,与之“生死与共”。当年朱元璋夺取南京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南京定为都城。而后又将自己的陵墓建在钟山上,把这座天光霞影下的如绣青山当着永恒的人生归属,于是便有了明孝陵,孙中山也钟情于钟山的秀色和灵气,说死后要埋葬在钟山上,于是便有了中山陵墓。 和南京一样,钟山代表了两个极端:就在世俗生活的家门之外,又远在历史烟尘的迷雾之中。 金陵秀水 对于一座古城来说,要是没有一泓秀水来滋润点缀,灵气便会失去很多。就像杭州有了西湖而变得诗意盎然;就像济南有了大明湖,而添了几份秀色。南京也一样,因为有了长江旺盛的地气、秦淮河秀色的浪漫、玄武湖灵动的温柔,六朝代古都才渲染出如此浓郁的文化气息。 按照风水术的看法,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水脉,它的流程越远,所挟带的地气就越旺盛,南京的地理位置刚好处在长江的下游,占尽了所有的灵气,于是便有了“襟带长江而为天下都会”的说法。 如果要在中国的河流中评选一条最妖娆、最浪漫、做神秘的河,那么十之八九当选的,大概会是秦淮河!在众多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河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下令在城中挖一条通往江的河道,以切断地脉。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东晋以后,秦淮河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画舫凌波,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这里速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会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 如果说南京城是一位少女,那玄武湖和莫愁湖则是她的一双眸子。 悠久历史的玄武湖,见证了从范蠡筑越城至今为止这个古都所有的历史风云、沧桑变革。玄武湖最早名桑泊,秦时称秣陵湖,汉末改称蒋陵湖,东吴时称后湖。南朝宋文帝在湖中建皇家花园乐游苑,元嘉二十五年(448),湖中两次出现“黑龙”(扬子鳄),湖名改称“玄武”。 玄武湖中的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城中、钟山脚下,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在玄武湖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东边的紫金山,用山光水色形容“绝配”的玄武湖和紫金山,最恰当不过。 江南贡院及大学城 山明水秀的南京自古为学府圣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风流人物。 夫子庙秦淮河一代曾经是南京的文化中心。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祭奠内容之一。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南京的夫子庙是庙前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和东侧的贡院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 南京的江南贡院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它是南京人才辈出、教育兴盛的标志。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鼎盛时期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围””和“北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会试于此。 风流皆从贡院出。仅在清代,全国超过一半的状元皆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张赛、陈独秀皆出自于此。 “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才风流,甲于海内”的秦淮河是当时文人雅士们吟咏风月的地方,许多华丽的诗篇就诞生在这条河上。而那些有着倾国之色的秦淮歌女们也是知书达礼,能诗会赋,并有着坚贞的气节与抱负。是南京灵秀的山水孕育出了才色具佳的“秦淮八艳”和那篇荡气回肠、凄情哀婉的《桃花扇》。 江南贡院的文脉传承千年,南京灵秀的山水孕育人才。如今在钟山脚下,玄武湖畔聚集了南京众多知名的高等学府,形成了著名的大学城。其中南京大学就是由古代的国子监发展而来的。 在南京山、水、文化(大学)的结合,是“天人合一”最完美的表现。 长沙:风流皆从书院出 灵山:岳麓山 秀水:湘江 文化:湖湘文化 名校: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长沙的地灵与人杰是人所共知的。岳麓山的雄壮与湘江水的温柔,传统书院的厚重与现代高校的灵动,爱晚亭的诗意与橘子洲的风月、辣椒的刚烈与湘女的柔情,都奇妙地统一到长沙这块风水宝地上。 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壮,城因山水而秀,人因山水而灵。山、水、洲、城、大学的完美结合,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诠释了“道法自然”的真正内涵。 风流皆从书院出。为什么在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汇集了这么多的高等学府,走出了那么多的风流人物,这中间究竟蕴藏了怎样的玄机?也许通过对岳麓书院的解读能找到答案。 一座古老的庭院静静地躺在风景秀美的岳麓山下,它的前方涌动着的是一江滔滔湘水;身后环抱着的是一方碧翠青山。如今,它的门庭已作为主体图案赫然标记在湖南大学的校徽上。这座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的千年书院,历经宋、元、明、清数代,虽几遭战火,屡废屡兴,却始终墨迹不干,书香不断,终于演化成现在知名的高等学府。 从古老书院到现代高校,岳麓书院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当年两位唐代的僧人选址于此筑屋办学时,是断然预料不到它会如此千年学脉传承、弦歌不绝的。如果说这种选择多少带有一些无意的话,那么,那位北宋初年做太守的朱洞把它扩建成书院,则是一种睿智了。今天,在它的周围,聚集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湖南最为知名、最具代表的几所高校,这里文理工艺学科齐备、院士精英人才辈出,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形成的高校群,没人能清楚地解释其中究竟隐含着怎样的玄机,然而,有了岳麓书院的存在,一切似乎又变成了必然。 书院坐西朝东,偏隅于一江之隔的闹市,更显得宁静与平和。这种位置,既可避开车马尘嚣之聒噪,适于潜心治学,又不过分远离世俗,实则作了入世“治国平天下”的铺垫,颇有些“中隐于市”的意味。院内错综重合的厅堂斋舍、亭台楼阁,均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院落各自独立,而又回廊相接,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儒家“外敛内放”的为人之道,构建出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庭院建筑。整个书院建筑恬淡清雅、含蓄自然,依麓山地势而上,隐没于林木山色之中,浓荫覆盖,与岳麓山景致融为一体。而它门外入口处的自卑亭,方形布局,土质筑墙,青瓦屋面,四壁拱门,外观极为简洁朴实,似乎难见半点精彩之处,却正如《礼记·中庸》所勉示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以登山之道喻为学之理,谦卑有加,不张扬,不浮躁。加上历任山长在周边开辟“书院八景”,如爱晚亭、赫曦台、风雩亭、吹香亭等等,既为麓山增色,又供师生游憩论学,充分彰显出“礼乐相成”的士文化精神。 再看它身后的山。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海拔仅有三百米的岳麓山是称不上雄峻的,然而,对于千百年来一直把“天人合一”视为至高精神境界的中国人而言,岳麓山无疑是这种境界的最佳应证了。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这天下南岳的第七十二峰,承袭着潇湘洙泗的正脉,端坐在长沙城西,俯视着湘江北去,见证着沧海桑田、文明晋迁。天下名山中,有古院名刹者不在少数,或以佛寺著称,或以道观为盛,或以儒院见长。自古三教抗衡,少有包容,而似岳麓山这般儒、道、佛并存者极为罕见。除了千年传承儒学的岳麓书院外,它的山腰,有着湖南最古老的佛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的麓山寺,终年游客如云、香火不断。而岳麓颠峰被道家誉为“真虚福地”的云麓宫,高高在上,清净无为,洒脱齐仙。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儒是根基,立于山脚;佛讲空灵,则隐于深山;道求超脱,则置身山顶。如此布局,三教包容,共养天地灵气,不恰是麓山“有容乃大”的文化精神的最好写照么? 天人合一!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了。 我不懂所谓“风水”,但始终坚信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训。在我们这个把山河视为家国的国度,依山傍水的建筑总是叫人艳羡。这种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环境艺术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将天、地、人三者契合,以“天人合一”为环境理想的至高境界。于是,从民居、村落到城市的形成,环境选择都始终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建筑的选址、朝向、结构乃至景观构成等等,莫不蕴涵着独特的环境意象和深刻的人文内涵。 书院建筑作为古代实现“高等教育”的场地,环境的选址和经营,则自然更是讲究了。“山端正而出文才”、“水清纯,涓涓不息则百川学海无不可至”,古代的士子们历来把山环水绕、清幽秀美之地视为治学传道的最佳地点。孔子说,“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圣人的话精炼地概括出这人与山水的文化关联。而把追求仁义与智慧看作是修身治学的终极目标的中国文人,在山水之间兴学传道,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管子》说,“水者,地之血气”、“山者,物之高者也”,山水成了万物之本源。“水积如山脉之住”、“水环流则气脉凝聚”。细想来,山是一种“势”,它亘古守恒,是态度、是品行,是立身之道;水是一种“气”,它经流不息,是灵气、是变通,是治学之理。有了这样的诠释,太守朱洞便有了最好的理由,前瞻湘江,后倚麓山的岳麓书院的诞生也就成为了必然。于是,造就出一座喻示着谦卑自省的为学之道的山,一座应证着礼乐相成的治学思想的山,一座蕴涵着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的山……不知是岳麓书院造就了它身后的山?还是岳麓山成全了它脚下的书院?这些,似乎已经没有了深究的意义了。正如这以山的名字命名的路,贯穿着以这山命名的大学城,山水、书院、大学城,早就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了。 不由想起前些年去刚被直辖了的重庆,楼已经很高,路也宽了,但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嘉陵江畔的歌乐山。重庆给我最初的印象,缘自于儿时课本和黑白影片中那些为了信仰而不要性命的英雄们,和那个臭名昭著的渣滓洞。所以歌乐山是一定要去的,原本想象得也是阴森可怖,毛骨悚然,无非就是脚镣手铐皮鞭、老虎凳辣椒水之类。不料到了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几座国内知名的学府,如重大、西南政法、重庆师大等等,满眼的同学少年,书生意气,似乎很难记起此地曾有过“中美合作”的历史。猛想起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高校群,如长江之滨武汉的珞珈山、南京的紫金山……,是怎样惊人的相似?莫非是巧合么? 不觉记起自己也曾在这样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度过了四年宝贵的光阴,这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又不免惭愧于至今我尚不能完整地唱出母校的校歌,却清楚的记得那起首的一句便是“麓山秀、湘水长……”
关键字: 武汉市 江汉平原 湖北大学 灵山 珞珈山
上一篇:长假结束了
下一篇:湖北梁子湖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广西大厦

广西大厦

已有 136 人关注
安华大酒店

安华大酒店

已有 239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钟祥天上人间大酒

钟祥天上人间大酒店高耸于风景秀

龙山华塘坝片片鱼

吃一盆送二十盘。片片鱼火锅:有草

北京粥王府

位于象山一路与象山二路之间的长

九都好大酒店

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
湖北游记所有游记

游走神农架绝密境

“天上人间多胜境,怎比神农好风光

看完“子弹”寻碉

电影《让子弹飞》不少镜头都出现

穿越襄阳的时空之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

扬子江畔的希冀荆

在湖北的中南部,江汉平原的腹地,扬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