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安徽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东旅游 > 安徽旅游 > 安徽旅游游记

李鸿章府行记

新疆旅行网  时间:11-09  来源:  作者: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一 历史的面目向来扑朔迷离,轰轰烈烈的事件、风云一时的人物,五十年、一百年,都未必能真正盖棺定论。至于好事之徒将腐朽于地下的千年陈骨折腾得翻上几个身,在今天也不算稀奇。 充满血与火的回忆的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第一声炮响至今,已经一百六十五年过去。虽然百余年时间相对于历史并不算长。然而对于浪花般瞬间闪现于生命长河中的普通个体,却已经足够生死荣枯,演尽悲欢。于是,2005年初秋的某个中午,微不足道的某个小小个体,我,带着点浅薄的历史知识,和浓厚的好奇心,来到了位于皖中的李鸿章故居,探访一百多年前留下的一点烟云陈迹。 朱红门楼,黑漆牌匾,大大的金字铬出"李府"的声威,高高挑在门檐下的一排红灯笼,还在暗示着当年的荣华富贵……两只石狮守在门口,想来也曾是威猛凶狠,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过的,如今却只是静静地卧着,凝望人来人往的长街,不时有衣着新潮时尚的女子,光洁的裸臂上洒满秋日淡金色的阳光,说笑着从它们的视线下走过。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这才发现,原来旧日的李府,竟然是和今天合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淮河路处在同一座标上的。一边是人声鼎沸、红男绿女,一边是尘埃落定,静穆萧条,这样巨大的反差,无形中让人产生了点追古抚今的沧桑感。 拾级而上,一脚跨过门槛,眼前光线立刻幽暗了下来,一股清凉之意扑面,门内门外,一举足间竟是两个世界。售票处的阿姨大姐们,懒懒地靠在漆木椅子上,偶尔来人抬眼应付几句,也是像与咫尺之外的繁华两不相干似的。 旧时传言,"宰相合肥天下瘦",庐州人士李鸿章24岁中进士,后来官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任文华殿大学士,是位居首辅的当朝一品重臣。生前执掌宰相实权,死后据说留下了四千万两白银的遗产,也算得上权倾朝野,享尽荣华了。李氏家族的兄弟们也都个个官居高位,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老家合肥的李家大宅,自然是建造得气派非凡。深宅大院,鳞次栉比,当时人称"李府半条街"。 经过清亡、军阀混战、抗日、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建立,又经历了些风云世变,李府曾经的雕梁画栋,已经有不少变成了公园、民居,再难寻见旧日痕迹。现存并开放的,只是李府原来的一部分。虽则如此,占地面积仍有两千余平方米。 抬眼望去,在高耸的绿树与舒展的芭蕉丛掩映之中,是座典型的明清时代江淮风格民居。坐北朝南,前厅后堂,布局严谨,幽静深闳。门厅、过厅、中厅、天井、走马楼,笔直地排列过去,隐隐有着肃然之气。重新修葺粉漆过的雕栏画檐,在温暖宁静的秋阳沐浴中色泽又是那样鲜活。恍惚间,让人忘了泻地无痕的似水光阴。若此时有短衣小帽的家丁匆匆而过,或梳双髻的婢女捧着食盒从走廓上说笑而来,大概也不会令人惊讶吧。 目光投向风雨飘摇的晚清时局,李鸿章的名字赫然横亘:自进士及弟,参与曾国藩幕府,组建淮军,与太平天国、捻军作战起家,大兴洋务,筹建军工,挖煤修路,创办民用企业,培养新式人才,主持外交……亲手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又亲眼看着这支耗尽财力心血,当时号称亚洲最精锐的海上武装在甲午之战中毁于一旦;作为外交代表在与列强的谈判席上一分一厘地争论,又亲手签下了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曾长期背负卖国贼、汉奸的骂名,却不时又有人叹其才干,怜他为国的苦心。生前荣辱,身后是非,功过如何评论?很多时候,并非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1901年,当李鸿章以七十八岁年龄病逝于北京时,国外报纸惊呼"中国第一人"已失去。时值八国联军侵华,西太后慈禧于逃亡途中无计可施,紧急电召外事活动老手李鸿章赴京向联军求和。李鸿章再次被他的主子推上了丧权辱国的风头浪尖,终因不堪列强的步步威逼而吐血病亡。梁启超曾说:"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关于李鸿章在晚清时局中的地位,这是种很形象的说法。 二 迈向过厅大门,迎面一座巨大的木制屏风,上书金色大字"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 过厅本是旧时客人来访时休息稍候,待佣人通报后再入中厅与主人会面之处。现在兼作了展厅,四周悬挂密密麻麻的各种文字、照片史料及实物,详细地介绍了这位"军政重臣"的的生平事迹。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李鸿章的青少年时代"、"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李鸿章与外交以及毁誉参半的一生"。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独自走在光滑洁净,光可鉴人的青石砖地面上,虽然尽量放轻了脚步,脚上的半高跟皮鞋仍然敲出了清脆的声音,让人心里有些惴惴,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幽静。环视四壁,墙灯照耀下,泛黄的照片里长袍马褂、顶戴花翎或凤冠霞帔的人们,骸骨只怕早已化为尘土,目光却仍旧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穿越时空,或炯炯有神,或安静茫然地直视过来。而每一束目光,每一件实物,都联结着那些每个中国人永不能遗忘的历史片段。一时间,厚厚沉沉,轰然地压下,令人难以承受。 这边,透明的玻璃橱里,墨笔正楷誊就、白纸黑字的是举人名册、乡试名单。有清一代,将摧残人性、压制思想自由的八股取士制度发挥到了极至,在高中状元的锣鼓喧天、举家欢庆声中,多少"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文字狱,多少科场冤案,还有多少人的十年寒窗,一世潦倒,血痕泪迹,就这样悄然湮灭。 那一年,自小聪颖被乡人目为神童的李鸿章入京应顺天乡试,一举中式,其时年龄只有二十岁。四年后又以二甲第十三名考中进士,可谓年少得志,春风得意。"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青年李鸿章在赴京途中,背着身后无数乡党艳羡的目光,曾踟躇满志地如是说。是的,这个双眉浓重,额角广阔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幸运儿,将从此成为中华帝国庞大的国家机器之一员,为他的人生展开不懈奋斗。然而,此刻的他一定示曾想到,这架机器早已从内部运转不灵,这条曾经腾飞于亚洲的龙早已老朽病危。 再过来,灯光下悬挂一套清朝士兵的盔甲。和想像中的铿锵铁甲不同,它看起来竟然,分明是如假包换的布质品。原来,清朝军队大量使用的是"绵甲",用厚实的绵或绢类布料制成,内里镶嵌铁片,用铜钉固定,这就可以解释布面上那些密密麻麻小金属圆点存在的原因了,可不是因为将士们都喜欢蟾蜍这种动物喔!这种绵甲防寒效果不错,很适合穿上在北方活动。厚绵布中密嵌着的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绵甲的旁边,便是长刀短剑,它们的主人早已不知何处去,也许已是无定河边的枯骨。属于战争的凛冽寒光已经在历史的灰尘中被腐蚀殆尽,这些刀剑现在都是副破铜烂铁的样子。其实既便在当年,当中国的火药飘洋过海来到欧洲,渐渐演变成帝国主义的长枪短炮,用以轰开用烟花鞭炮粉饰盛世太平的中国大门;当以骑射而立国的满清统治者,闭关锁国,严禁海市,顽固地坚守着老大帝国的傲慢;当冷兵器与农业社会遇上火器和资本掠夺……我们用脚趾也可以想像得到,穿着绵甲,挥舞着刀剑起来保家卫国的中华将士们,如何在洋人纷飞的枪弹面前无助地血肉横飞。 不论何时,对于一个稍有点良知的中国人,这段深陷于哀号与血泪中的历史,都是不堪回首而又永远不能忘却的。当站定在这个展橱前,灯光明亮,四周洁净,有旅游团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脚步声嘈杂地进入了展厅,解说声,人们的笑语声,刹时使气氛热闹起来。然而那如同吸入了太多尘埃而被呛得喘不过气的感觉依然存在于心。 李鸿章的真正发迹是从在家乡合肥收编地方民团,组建淮军开始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在清廷围剿太平天国军队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第一支聘请洋教练官为其训练新兵的队伍,""虚心忍辱,学得洋人一二秘法"",李鸿章很快就用洋枪洋炮和西式军训方法将他的嫡系军队改造成了一支精锐之师。 从实战中领悟到"练兵以制器为先",大兴洋务,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方针,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并列入李鸿章的行动计划。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中国近代早期四大军工企业,由李鸿章着手创办了就有三个。可以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军工业的创建人。 展柜里,一柄由天津机器局制造的火枪静静横陈,枪上布满锈迹,枪身竟有两米多长,这就是被俗称为"二人抬"的抬枪。这家伙体形笨重,当年却是清军步兵的常备武器。它也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武器。使用时需要两人共抬,一人肩扛枪筒,一人负责点火或击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已经广泛为清军装备。最初多为前装滑膛、散装黑药、火绳点火,后来各大军工厂开始仿照英法德美等国制造各种类型有击发机构的前装和后装抬枪。甲午战争中抬枪作为一种步兵支援火力被北洋陆军大批装备,战后因过于笨重且射击精度差而逐渐被淘汰。 师夷长技以制夷,台枪的发展历史,生动地印证了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军政重臣们,为支撑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是如何违背祖宗遗训,被动或主动地走出了变革的第一步。可惜,包括李鸿章在内,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回天无力的真正原因。当一个人病入膏肓,当面对一个从内部腐烂变质了的政体,再精湛的外科手术也不过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三 "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这是李鸿章对自已一生事业的评价。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得失功过,洋务和外交,是其生时即毁誉参半,身后更评说纷纭的最关键所在。展厅里,占据了一面墙的是李鸿章的外交生涯。 这也是一面耻辱之墙。发黄的照片、陈旧的纸张,触目惊心的是那一笔一画所有中国人回避不了逃脱不开的记载:《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中俄密约》,租借胶州湾;《辛丑条约》向八国联军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临死前一小时,床头仍站着逼迫他在以图侵占中国东北的《道胜银行协定》上签字的俄国公使。半生在内忧外患中左右支绌的清国重臣,就这样带着无尽的屈辱与气恼,死不瞑目地离开了人世。 虽然李鸿章也曾与列国签订过一些平等互惠的条约,但在由他亲笔签字画押的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柱前,那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据时人记载,李鸿章本人在与洋人打交道过程中,从来未曾有卑词令色,反而以傲慢轻忽著称,但这又有什么用呢?落后则挨打,可以想像,一个曾经目空一切,如今却病弱垂亡的国度,作为它的代言人,向来心高气傲的李鸿章,却屡次不得不面临战败的屈辱,心中是什么样的滋味。 当康梁等维新志士进行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时,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却一再拒绝慈禧捕杀康梁余党的命令。不仅如此,刚从欧美诸国周游访问归来的他,对西方社会的体制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大声疾呼:"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 也就是从此以后,李鸿章坚定了强兵富国的思想。开矿,修铁路,办民间企业,建学堂进行新式教育,选送子弟出国留学……“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可惜,连这治标不治本的药剂到来的也是为时晚矣。还是也曾对所谓的"维新"抱有幻想,天真地以为不动摇封建王朝根本,就能补天裂的梁启超,在经过了流亡、反省、对比中西方政治格局之后,说出了这样的话:"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基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这是李鸿章的失败原因,也是当时曾满怀雄心的维新派、洋务派、清流们终于失败的原因。历史的车轮无情向前,无论你有多么良好的愿望,不能顺应潮流者必将被掷于飞转的轮下,这是铁的定律。 顺着墙上的相框一个个看过来,聂士诚,血战八里台;丁汝昌,甲午战争中死守刘公岛;沈葆桢,近代海军创办人之一;刘铭传,台湾建省后首任巡抚;丁日昌、张树声、吴佩孚、袁世凯……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淮系集团及由之而衍生出的北洋派系,对于晚清之后中国的时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回想那一幕幕风云变幻,谁说这小小的展厅中,不是浓缩了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四 从陈列厅走出,我不由地摇了摇头,在一丛丛的万年青前轻轻地跳了几下,似乎就此可以抖落蒙在心头那历史的尘埃,摆脱身后那些旧照片里投射出的沉重目光。 来到又称为“福寿堂”的中厅。堂高9米,宫灯高悬,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钉子。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横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寿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每扇格门上都雕刻了或花朵,或人物,或祥兽的各种图案,形态逼真,精美典雅。中厅上方的长几上,摆有一只古钟,左边一面镜子,右边一面屏风,寓意这具家宅"终(钟)生平(屏)静(镜)"。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一左一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格局。 中厅是旧时主人见客的所在。客至奉茶,宾主交言。清代官场中有端茶送客的习俗,即身为主人一般是泡茶不喝的,当主人举起茶杯作欲喝状时,多半就是意味着下“逐客令”了,佣人会立刻高呼“送客”,这时再脸皮厚的客人,也只得起身走人。李氏家族显赫一时,交游广阔,这间富丽堂皇的中厅里,大概上演过无数幕这样端茶送客的好戏吧。 东厢房是书房,清雅疏阔,青砖漫地。里面的博古架称为"过桥式",左右两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国古代阴阳互补理论。左边摆放的楠木书架,正好可以装下一部《二十四史》。当然现在书已经没有了。案上倒是铺陈着精美的文房四宝,镇纸、笔架一应俱全,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 福寿堂前的天井里,有一口青石砌就的古井,井栏离地面很低,大约是防止游人不慎跌入,井上覆盖了粗大的铁网。好奇地趴在井口向下望去,极深处一点幽幽的水光,似有若无地波动,好似一只在岁月另端凝眸的眼睛。这样的古井最易引起现代人的的暇思,似乎隐藏着无数深宅大院的艳事奇闻。当夜深人静,月明星稀,会不会有长发拂地的年轻女子,在这井畔梳着她的万缕青丝? 推开把前院与后宅严密隔开的屏门,即是典雅古朴的小姐楼,是李府女眷居住的地方。楼与前院中间有道墙,墙中间的门,便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了。墙门把小姐楼与外界严密隔开。男子严禁进入二门半步。 小姐楼又叫“走马楼”,造型独特,是一封闭回廊式木楼,楼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符合阴阳调合之风水学。从楼侧拾级而上,木制的楼梯在脚下发出咚咚的声响,低头看自己的一身打扮,短背心,加牛仔裤,身上晃晃荡荡地背着挎包、相机,面对这眼前的回廊四合,雕栏玉砌真是十分地唐突。想来,只有那绣襦罗裙,环佩叮冬的大家闺秀,在侍女的搀扶下,倚楼望景,或温文地坐在廊前刺绣,才是最协调的吧。 楼上正中是老夫人所居。东首第一间则据说是李鸿章最爱的幼女菊耦所住。房间里摆放着古老的绣床,洁白的罗帐飘拂,雕花的红木梳妆台前摆放着粉彩瓷礅。 关于这位菊耦小姐,还有个浪漫的故事。据说,才子张佩纶因中法战争失利被流放东北三年后回京,投到到李鸿章门下主管文书。一天,他早早来到府内,突然在李鸿章身边看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小姐见有人来,翩若惊鸿地离去,原来竟是中堂大人的娇女。张佩纶就有些神魂不定了,一偷眼发现书桌上有卷诗稿,字迹娟秀分明是女子手笔,就趁李鸿章不注意抽出来一翻,竟翻到了两首咏时事的诗,咏的正是张佩纶兵败疆场之事。诗中颇有怜才之意,可怜张佩纶这几年,颠沛流离,受尽世人嘲骂,哪曾见到过这样贴心贴肺的话,当时感动得眼泪哗哗。李鸿章一看,索性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张佩纶的确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在晚清政坛属于激进主张,抨击时弊的清流一脉,与张之洞齐名。1884年,中法关系紧张,因直言敢谏而在朝廷内树敌过多的张佩纶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正是这一去使他半生清名毁于一旦。中法马江之战中,张佩纶战前轻敌,临战怯敌,指挥失当,致使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灭,自已倒逃了性命。可谓豪气冲天而去,狼狈逃窜而还,据目击者形容,当时此人头顶破铜盆,夺命狂奔——这也许是夸张其词,然而书生意气误国,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张佩纶其貌不扬,比李菊耦大了十七岁,而且刚从流放地放归,是刑满释放人员,怎么看,这桩婚事都十分奇怪。以至有人作对联嘲笑道:“老女嫁幼樵无分老幼,东床变西席不是东西”,还有人作诗说:“蒉斋学书未学战,战败逍遥走洞房”,极尽挖苦之能事。 李鸿章如此选婿,大概也有他的考虑。以李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朝廷上的对头,即是抱着书本正气凛然,弹劾高官大佬不遣余力却很少实务能力的清流人士。两派之间势如水火,互相制肘,但作为清流主将之一的张佩纶,却不仅入李鸿章幕府,更成为其乘龙快婿,就中微妙之处值得玩味。才子佳人的浪漫,逃不过政治联姻的手腕。不过,中年的张佩纶对青春貌美且有乃父之风的李家小姐,倒是承迎疼爱有加,温柔乡里,伉俪情深。 小姐楼上,开设有陈列室,存放李氏家族的照片与资料。满壁照片,有两个熟悉的女性面孔,引起我久久注目。一个,就是旷世才女张爱玲—张佩纶与李菊耦的孙女,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儿。在一片男性军政要员中,又看到了她那张著名的以手叉腰,昂首斜睨“玉照”,心中的惊喜难以言说。张爱玲出生之时,张家已经走向败落,她自小受西方留学归来的母亲影响,养成了反叛和冷漠的个性,长大后更是著名的乱世“临水照花人”,于时局政治不大放在心上。别说曾外祖父李鸿章的生平曲折,便是祖父母一辈的浪漫传奇,到她那里,也不过半温半热地还原成了凡俗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不过,李家后人中,也就这位最为离经叛道的女孩儿,名气最为响亮了。 另一位,则是北洋水师将领谢葆璋的女儿谢婉莹,即后来的文学家谢冰心。照片上的婉莹面容稚嫩,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在后来的文章中,冰心屡屡提到她童年时生活过的烟台海边。她的父亲在那里创办了著名的烟台海军学校。小冰心经常穿着特制的海军服,随父亲登上战舰,听父亲讲述当年黄海之上的惨烈战事,追忆那些壮烈牺牲于甲午战争中的同袍……海浪声里,一代中国军人的强国梦,深深打动了小女孩的心,一直到年迈,冰心仍然对中国的海军有着特别的感情。 和生活在小姐楼里的奶奶、母亲辈们相比,她们的一生色彩更加丰富,更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在政治家族沉重的底色上,画上了或奇诡艳丽或温婉秀美的一笔。 在小姐楼的楼梯边为自己拍了张留影,然后,收起相机,迎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向来路走去。正是下午游人最多的时段,导游小姐清脆的语声在墙边廊下回荡,我的行记也到此该结束了。回首望去,还是同样的画檐,同样的回廊,这百年的老宅一片祥和清平。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关键字: 中国近代史 历史 李鸿章 风云
相关线路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聚龙大酒店

聚龙大酒店

已有 132 人关注
黄山北海宾馆

黄山北海宾馆

已有 134 人关注
黄山高尔夫酒店

黄山高尔夫酒店

已有 163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乳仔牛米粉

乳仔牛米粉位于南山路105号蚌山

八+八冷热饮

特色:小吃

披云徽菜馆

黄山披云徽府菜馆坐落在屯溪区滨

陆和村土菜馆

特色:冷饮土菜徽菜
安徽游记所有游记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

到达神秘古朴的呈坎是一个细雨霏

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宏村是一座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迷失在古村的幸福

宏村是一座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畅游黄山的三奇四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有“天下第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